拍拍贷和趣店之后,融360也在22日递交了IPO招股书。
中国时间10月21日财务,融360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提交招股说明书,计划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募集最多2亿美元资金。不过,他们目前尚未确定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。
同一时间,融360创始人叶大清发布公开信《融360成立简普科技:成为每个人的金融伙伴》,宣布已经已简普科技的名义提交IPO申请,数据、科技和AI将成为公司的战略方向。
评级+导流起家,融360亏损上市
2011年成立的融360以咨询和金融产品导流业务起家,主要集中在信贷产品搜索和评级,之后又推出了银行理财产品、互联网理财产品、P2P网贷理财产品的推荐。
手握流量的融360在去年进军现金贷,推出了几款额度从500到4万元不等的现金贷产品,包括原子贷、月光足等。在融360贷款APP中,自家的原子贷、支付贷排在推荐列表的前方。
招股说明书显示,今年上半年,超过2000家金融服务商在融360平台上发售超过10万个金融产品,其产品月活跃用户为6360万人,相比2016年的3480万人增长显著。叶大清则在公开信中表示,融360最新的月活跃用户接近9000万,同时也是最大的在线贷款和信用卡申请平台。
与趣店和拍拍贷不同,融360依然在亏损。招股说明书显示,2016年,融360营业收入3564万元,净亏损为1.82亿元,2017年上半年其营业收入达到3934万元,超过去年全年,净亏损则为4900万元,较上年同期减少53.2%。
融360的主要收入来自向金融机构收取的推荐费,用户通过融360完成贷款或信用卡申请后,金融机构会根据与融360的合作协议支付对应费用。
另一部分收入则来自广告费风控服务费——2015年第二季度,融360推出了大数据风控服务,有偿提供给金融机构使用。
值得注意的一点是,融360正在把自身的现金贷业务与主要业务剥离,以保证自己的“独立、第三方”。在招股说明书中,融360称公司正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,将从事贷款业务的主体与现有业务分离,这部分业务的品牌也将不再采用“融360”。
同时,融360的大数据风控服务也可能会为公司带来风险,央行在2013年颁布的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中明确了个人征信的牌照制管理,但直到目前,个人征信牌照都没有正式发放。
在招股说明书中,融360称公司业务可能符合这一定义,尽管个人征信牌照尚未发放,但它可能涉嫌无照经营征信业务。
红杉中国再下一城,创始人叶大清仅持股9.6%
2012年3月,融360网站正式上线当月便完成了来自来自光速安振中国创投、凯鹏华盈(KPCB)和清科集团的700万美元A轮融资。2013年8月,他们由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,领投机构为红杉中国基金。
2014年7月,淡马锡旗下专注中国和北亚创业投资的兰亭投资作为领投方,参与了融360的6000万美元C轮融资。最近一笔融资则在2015年10月,云锋基金、赛领基金作为领投方向融360提供了D轮超过10亿元融资。
招股说明书显示,目前融360持股最多的个人股东是风险投资机构光速中国的合伙人宓群(16.7%),创始人叶大清持股比例则为9.6%,最大的机构股东则是红杉资本,其关联基金持股比例为17.6%,而红杉资本同时也是拍拍贷的重要股东。
尽管在亏损,但融360的商业模式却一直被资本市场看好,市场认为其独立开放平台的独特模式以及背后的搜索推荐技术、金融大数据、人工智能,能够给用户和金融机构提供巨大价值。
“一个新的贷款平台上线,只要和融360合作,两个月就可以达到每天放款过5000万的实力。但融360还在亏钱,现金贷都赚了大钱,那么到底谁有核心价值?我认为金融科技的本质是用户场景流量和风控端的能力,普惠金融的资金,未来肯定是以低成本的银行为主,所以,融360的价值更大。”口袋记账的CEO徐江涛在朋友圈这样点评融360的赴美上市。
艾媒的调查显示,在2012-2016年间,中国在线借贷市场的交易额已从0.7万亿元增至6.2万亿元人民币,复合年增长率达73.5%,至2020年有望达到40.4万亿元人民币。而据高盛统计,中国P2P网贷的贷款余额在2013—2016的三年间扩张逾36倍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0%。
“在中国,利用互联网/移动互联网管理金融生活的用户不到中国总人口的10%,只有美国水平的三分之一;中国人均信用卡不足0.5张,远低于美国人均4.4张的水平。”叶大清在公开信中称,“到2020年,中国线上借贷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0%,市场规模超40万亿,前景巨大。”
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正在掀起海外上市潮,2015年12月18日,宜人贷作为中国P2P第一股登陆美国纽交所,今年4月,信而富也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交易。前者股价年内已上涨149.50%,后者挂牌至今也已上涨76.88%。
另外,拍拍贷、趣店和和信贷也在近期递交了IPO申请。在国内,包括挖财、点融等P2P公司也正在筹备上市计划,在国内监管政策不甚明晰的情况下,上市是P2P公司为自身增信与提高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。同时,一直三缄其口的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也屡次传出IPO传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