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区块链技术颠覆社交媒体的讨论,早已有之。
数字货币在2017年占尽资本市场的风头,区块链也开始成为2018年重要的潮流概念。而人们对科技巨头垄断的反感越是强烈,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新型社交媒体的心愿就越明确。
最早的时候,社交媒体吸引用户的原因之一,在于信息在此地的无障碍爆炸。这种传播的模式突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“我让你看什么”,人人都可以发声,所有的信息都有被浏览的机会。
但是随着社交媒体逐渐成熟起来,情况开始生变。平台也开始筛选信息,无论是刻意的搜索热门,还是广告商获得的优先显示的机会,内容的呈现已经开始严重倾斜。用户不再能主宰自己看到的信息。
原创作者也心存不满。他们的高质量内容多为平台做嫁衣,自己收获了百万浏览,数千点赞,一时名声大噪,然而实际上的经济利益却多数流到了平台方。
而且随着大众越来越明白数据的价值,用户也变得不愿意把私密的个人信息分享出来。社交媒体掌握的个人数据不但对官方公开,也曝露在广告商面前,包括Facebook、Instagram、Snapchat或者是与它们对标的类似产品,都有可能在“隐私”这件事情上表现糟糕。
而且,随着Facebook、亚马逊、谷歌等公司逐渐筑起壁垒,让一系列的媒体服务局限于数个巨头手中。他们曾经打散了信息传播的权力中心,但他们现在又建立起了另一个集权中心。
换句话说,社交媒体开始失去自己的优势。
区块链技术不一样,至少在先驱者看来,它们比已有的社交媒体巨头做得更好。主张区块链技术重塑社交媒体的观点认为:
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去中心化,分布式数据库可以帮助社交媒体的用户更好地控制信息的隐私,而发行的代币成为这种社交平台上的货币,用户用代币购买商品或服务,交易记录也受到保护。普通用户恢复了更多的权利,区块链支持下的社交平台,可以拥有更可靠的内容排名和社交系统,免受于广告商垃圾内容的困扰。原创内容生产者也能从自己的创作中获利,而不是被平台剥夺权益。
已经有人开始了这种区块链社交媒体的尝试。onG.Social的用户可以用代币来激励真实信息的发布者,以太坊支持的Akasha被认为是“去中心化的推特”,Steemit则是有三种代币的社交网络,在内容原创者获得认可时会进行激励,其代币之一Steem Dollars甚至被美誉为下一个比特币。
从目前的尝试来看,区块链先驱者对现有的类似于Facebook、Twitter、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不满主要在于:安插广告,无力打假,泄露隐私,不尊重原创。
他们希望打破垄断,依赖真正的民意来解决这些问题。科技巨头们自然也明白这些,Facebook已经开始拥抱区块链技术。
去年12月,Facebook宣布Messenger副总裁David Marcus将加入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董事会。当时市场纷纷猜测,Facebook此举是否是有意在Messenger上探索加密货币的应用。
而扎克伯格也在新年致辞里提到,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的力量博弈,是“技术领域最有趣的问题之一”。他如是说:
随着一小部分大型科技公司的崛起——加上政府正在以技术来监察公民——许多人相信技术只会将权利中心化,而不是去中心化。
对此有利的反驳是,正如加密或是加密货币,它们把权利从中心化的系统中分离出来,交还到普通民众的手中。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是,它们变得难以控制。我有意深入研究这些技术的正反面影响,以及如何最好地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服务中。
谷歌也已经成为仅次于高盛的,最大的区块链技术投资者。亚马逊也在上月和R3公司达成合作,给AWS引入了首个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方案。
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些尝试似乎大有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意思。《区块链革命》合著者Don Tapscott就提示,去中心化这件事情,绝对不能依赖剥夺用户剩余价值的大公司。
封建制度下,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资产。农奴在这些土地上工作,创造了价值,但大部分的价值被地主剥削。今天,数据就是新的资产,我们创造这些资产,但是我们的数字化“地主”(社交媒体,搜索引擎,政府,银行等等)把他们夺走了。
我们需要恢复这些数据,恢复我们的“数字权利”,并基于我们自己的利益来经营它。
应用区块链技术,用户(真实用户或是数字化账户)可以在“数字化黑匣”中拥有独有的身份。它将捕获我们的数据,帮助规划我们的生活,并保护隐私。
……
毫无疑问,区块链技术给大型数字集团们构成了危机存亡的威胁。今年,我们会看到这些公司拥抱加密货币,甚至是区块链技术的许多其他应用。
准备好来自帝国的反击。
这种愿景很理想,这也是区块链被寄予“下一次技术革命”厚望的重要原因。这些技术的革新不单局限于社交媒体,在整个注意力经济、乃至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上,区块链代表的反对权力中心化的态度正在逐渐崛起。
但是事实上,区块链未必能如理想派所愿,完全自外于权力的中心化。尽管区块链技术基于分布式数据库,但从一开始的开发,到推广应用,区块链技术依然需要一定程度的集权才能开发出来。
就以社交媒体为例,最开始的社交媒体也未必有今天这么多的弊端:广告、隐私或是版权问题。但当它们越做越大,无论是维护成本需要或是政府监管的介入,它们都不可避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。
而且在激励“真实新闻”这一点上,以Steemit为例,它支持的是用户对内容的自律调节,但这如何保证用户簇拥支持的是“真实”新闻呢?如果用户仅仅是支持自己想看见的“真实”,由此产生信息孤岛,甚至助长极端势力,去中心化的监督又有何意义?
最坏的情况是,再次出现一种掌握了公民身份、资产状况、行为规律等等记录的技术,它不但未能阻止权力,最终连自己都落入了大型企业乃至更高层的手中。
不要忘了,二三十年前,互联网因其匿名特征,同样被视作肆意妄为的理想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