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动降息,严控规模,赴港上市
网贷多管齐下迎备案“生死劫”
“最近一直在投的几个平台都买不到产品了,要么是定点抢购,要么是不定时发布新的标的,根本抢不到。”上班族小李抱怨道,原本他每个月都会定期购买网贷产品,但是过了年后,他发现有钱也买不到产品了。
这并非个案,如今距离6月底的合规备案大限不足百天,各家机构都在紧张地做着各项准备,希望成为首批合规平台。越来越多的网贷机构选择降低利息、严控规模,甚至赴港上市,花样频出,百态尽显,只为在备案“生死劫”前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先机。
收益降了
高息揽客优势不再
“您好!为了能够持续向您供给优质资产和服务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,公司决定自2018年3月1日 0点起,调整部分产品的期望年化回报率,具体如下,1月标、2月标调整为年化8%……” 对万先生来说,近期他投的几个网贷平台,接二连三地发来公告,内容几乎一样,都是给标的降息。“这几个平台我都投了两年了,虽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降息了,但这次在时间方面却是出奇地一致。”
“又降息了。”在某网贷投资交流平台上,这句话正频繁被广大投资者提及。事实上,从2016年行业监管整顿伊始,网贷机构的资金运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。为应对合规备案,上线银行存管、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评测、律所出具法律意见书,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等,都需要平台付出不小的成本,这也使得部分平台“元气大伤”,降息也成了合规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据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12月17日,杭州市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有266家,据对其中124家的统计,综合利率为10.75%。“这说明15%,甚至是20%这样高收益的互金野蛮时代已经过去了,再靠高息来揽客,那么投资者就需要给自己敲一记警钟。”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楼建民表示。
“标荒”蔓延
买产品都靠“抢”
“我每次设置了闹钟,一到时间去抢购,还是买不进去。”对于买不到网贷产品这件事,申女士表示“头大”,甚至在郁闷之余卸载了某平台的APP,“难得有标的释放出来,很快就被秒光。”
农历新年以来,网贷机构的“标荒”来得比往年更长,不少产品页面都显示“已满额”“已抢完”“已售100%”等状态。“怎么回事?是不是这个平台要不行了?”不少投资者群里都出现了这样的质疑,加之今年是网贷备案大年,很多投资者对于平台标的少都持有焦虑情绪。
根据网贷天下的统计,业内规模较大的几家平台,今年1月1日至3月15日,上线新标的数量同比下降了22.3%。杭州某网贷机构一位高管表示,这是资金季节性出现的规律,节后产品少和节前资金流出一样,都是正常现象。
相较往年,原本春节长假后一周,标的发行情况基本可以恢复至节前正常水平。今年各大平台却仍在严控标的发行数量和规模,“主要是因为目前是备案完成的关键时期,平台多在控制交易量和贷款余额,后期具体恢复状况仍取决于平台自身的发展状况。”一位网贷研究分析师坦言。
赴港上市
以期给备案“加分”
日前,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,拟在香港上市,凡普金科、你我贷也都加快了赴港上市步伐。随着整改验收和合规备案进程的加速,一些平台的上市计划也在加快推进。
美国一度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机构上市的“香饽饽”,但日趋严格的国内监管令赴美上市之路日益艰难。有投行人士表示,香港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给予相当高的估值,这也刺激了主打“科技牌”的互金平台掀起赴港上市潮。而在多位互金领域业内人士看来,扎堆赴港上市,某种程度也是为备案登记与整改验收“造势”。“若上市成功,或对备案登记带来积极影响。”
“备案是网贷机构考试的及格线,监管目前是属地化和动态监管的模式。”上述高管称,“备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,还要看监管对行业动态抽查的力度。”但备案对于搅坏一锅粥的那只行业“苍蝇”还是很有威慑力的。“有资产端整合能力的平台会进一步发力,而一些动机不纯、有非法吸储揽储嫌疑的平台会被驱逐出去。”在此环境下,网贷行业或可重振名声,朝着良好的业态进一步生长。
本报记者 林海燕 梅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