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觉得最简单的方式是让这些原本来源于街头的艺术、来自于民间的艺术,能够继续吸取民间的生命力,这样它们才能够茁壮成长。”
——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,金承志
《张士超你昨天晚上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》这首歌名长达20个字的作品,是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在2016年一场音乐会的返场作品,也是很多人第一次开始关注到这个有些“不正经”的合唱团以及其艺术总监、指挥金承志的一个契机。
而如今,在“网易云音乐”平台上,《张士超》这首歌排在彩虹合唱团“收藏热门”列表的第四位,前三名分别是:《我喜欢》、《拥抱》和《彩虹》。尽管是凭借几首“神曲”《张士超》、《感觉身体被掏空》、《春节自救指南》,而走红网络,但彩虹合唱团的代表作大多还是正经、严肃的,它们也正在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和喜爱。相同的是,这些作品几乎都来自金承志的日常,这些音乐都表达着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状态,它们都是温暖的、柔软的。
趣味与生活气,是彩虹合唱团的演出最打动观众的地方之一,而这离不开金承志的创作。对于他来说,创作实在是一件充满“随机性”的事,是“在不同阶段的时候,把自己的每一个情绪都提取出来。”又碰撞出了意料之外的火花。
“比如说你出门的时候坐高铁,里边人很吵,你就会想写一首作品来骂他们,这个时候你的状态可能是偏向于神经病。然后你在山上呆着,在海边呆着的时候,你就想特别想写诗,特别想写一些美好的句子。”金承志说,“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时候,我只是把那些属于自己的那几个时候提炼出来,放进了作品。”
金承志不排斥网络上对他、对合唱团的评价,所有的他都照单全收。合唱、指挥、创作于他更像是自我内心的追求和表达。而对于彩虹合唱团来说,团队从最初的8人到现在超过70人,汇聚了来自天南海北、不同职业的合唱爱好者,但在多年的舞台磨合中,大家表演也日趋完整、默契。彩虹合唱团渐渐从一个有些“玩票”性质的合唱团,转变为了专业的音乐人团体。表演形式与风格也在尝试一些更大胆的变化,如合唱剧。“已经不再想去做简单的歌的编排了,现在也往戏剧已经开始迈步了。”金承志说。
有差异才有乐趣
小学三年级阴差阳错进了合唱班的金承志,曾形容自己是个饱受合唱“摧残”的小朋友。作品有限,他只能跟着老师重复唱同一首歌,这对于叛逆期的他来说实在太无趣。“我觉得它(合唱)实际上是在摧毁我的个性,建立一种并不美好的共性。”结果谁也没想到,曾经觉得合唱最无聊的金承志,大学毕业后,最终成为了一名合唱指挥,并创建了彩虹合唱团。
所以他后来开始作曲、写歌,既是为了能留下更多好的合唱作品,想让后来那些喜欢合唱的孩子们可以有更多可选择的作品。另一边,由他创建的彩虹合唱团同样拒绝曾经那种“不美好的共性”,充满着多种多样的可能性。
2010年,彩虹合唱团只是一个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小团体,后来渐渐纳入了各行各业热爱合唱、并且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从业者。如今,团里有超过70位团员,大家在合唱之余都有着自己的职业和生活,但凑在一起又共同组成了彩虹这支“非专职合唱团”。
尽管非专业合唱团出身,但金承志坦言,彩虹合唱团挑选团员的第一标准依然是唱功,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力。团员每个学期要接受海量的作品和乐谱,这对于每个人的阅读能力、演唱能力都是一个非常高的挑战。
而另一个大的挑战来自于精力的分配。怎么样可以既不让大家太累,又不能太闲,怎么样才能让大家都开心,是金承志时常在思考的问题。“大家的兴趣爱好是音乐,而不是音乐背后的很多东西,所以我们的服务的目的要更明确,而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很多的需要迎接的挑战。这个挑战不是像大石头一样压过来,而是有很多碎石,你要慢慢把它们都摘出来,摘干净,就这过程当中是是很需要时间的。”
金承志作为合唱团的指挥,形容自己就像一个教练。而教练,正是一个队伍的核心。在他看来,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解你的团员,他举例,就像教练了解队员——你不能让后卫去踢前锋,也不能让前锋去防守,一定要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。然后要疏导大家,组织大家如何赢得这场比赛。在这其中,指挥,也同样是教练,需要具备组织与学会倾听的能力。“因为很多时候指挥不是王者,指挥是一个组织事情的人,所以更多的是要知道大家想要什么。”金承志认为学会鼓励别人同样重要,多鼓励才能让大家成长。
源于市井,回归生活
在不少人眼中,合唱是一种古板、套路式的音乐表演形式。因此,当彩虹合唱团以严肃的合唱形式演绎了有些滑稽、生活化的《张士超》,观众即刻被“点燃”了。
有媒体评价:金承志和他的彩虹室内合唱团,刷新了普通人对室内乐的认知,原来室内乐不是那么晦涩难懂,而且可以如此生动诙谐。但其实,在金承志看来,合唱本身就是一种随性、自由的表演形式。
金承志提到,合唱的源头是古希腊,它最早是一种街头的吟游、诗人的歌唱,是随处可见的市民活动,“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广场舞”他举例,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市民活动。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表演形式最初其实都是源于市井生活。比如诞生于威尼斯的歌剧,在早期大狂欢的背景下,就像是一场“嗑瓜子盛宴”——大家带着吃的,可以大声喧哗,可以打断音乐,甚至随时可以被停演,有时唱这部歌剧的同时,还可以唱别的选段等等。“很像我们以前的那种民间电影院,所以一开始她们都不是高雅艺术,只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慢慢被束之高阁了。”
如今,在彩虹合唱团的努力下,合唱这种表演形式在人们的心中也有了新的印象。在金承志的带领下,彩虹合唱团的表演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。“如果说之前我们是在唱歌,现在我们是想要唱句,(引入)类似于合唱剧这样的概念——有剧情的推进,然后剧情的选择是跟观众的选择息息相关的等等。”他解释道。
“这些设计其实都是希望增强它的互动性,然后增强大家的体验。不是说我进来听你唱几首歌,而是我想来看你表演一段完整的戏,能够有一个更全方位的体验,这个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突破的。利用音乐厅这样的场地试试看,我们能做的多大,是看我们能够在有限条件内突破成什么样子。”
唱得开心最重要
初入大学,金承志的初心是成为一名乐队指挥,他觉得做一名乐队指挥很酷,好像可以号令千军万马。后来阴差阳错成为了合唱指挥,反而在与团员的相处中收获了更大的快乐。
因为刚开始时,大家对于表演的作品一无所知,不论在技术、舞台和经验方面都很业余,但在表演过程中,慢慢变得越来越专业,踏上的舞台也越来越大。他形容这种感觉:就像是一个教练带着他的球队一点点地打比赛,最终赢得了冠军。
“我后来越来越喜欢做合唱指挥,大概因为乐队就是专业乐手,他们的专业性都很强,反倒不需要我去怎么去训练了,这个时候其实我的经验也增长不了。我自己的成就感可能也没有带一个‘业余联赛’取得冠军这样大。”他说,“所以慢慢变成其实双方都互相需要。”
在这个过程中,合唱就是一个载体,它给了金承志抒发,也令听歌者愉悦。
他把演出比喻为一个配方,具体的调和是很难的,哪个多了,哪个少了,只有在演出结束,回过头来想时才会有反思。因此,在他的创作中,哪怕是严肃作品,也要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,“让观众会心一笑很重要”。
在金承志的创作里,家庭的影响同样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。彩虹合唱团的《来自外公的一封信》、《午后》、《外婆》等等,都能看到家庭温馨的影子。这些音乐也通过合唱团的演绎,温暖着更多的人。“父母对我特别温柔,我们一家三口从我童年开始到今天,几乎不怎么吵架,关系特别好,像朋友一样,所以很感谢我父母给了我这么温馨的环境,家人无微不至的温柔给到我很多创作素材。”
演出之余,金承志说自己喜欢看书、喝茶、打游戏、跟朋友聊天,安静得像个“宅男”,但这也的确给他创造了很多时间上的宽裕。
彩虹合唱团越来越受欢迎了,今年开启的巡演几乎场场座无虚席,金承志既没有为此感到兴奋,也没有慌张。他说:“我最近减少了上网时间,我想要花更多时间在自我训练上,把更多作品的带给大家,我认为这才是对大家最负责的做法。”
而彩虹合唱团创立至今也快有十年时间,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,到现在被大家熟知、喜爱,金承志不刻意提及自己做得有多好,只是有些“佛系”地说出了“机缘巧合”这个词。他还是重复着那些话,能力越大责任越大,我们现在越来越被人认知,所以我们要更多的去做好的音乐回馈给大家。